“有些工作虽然危险 但总要有人去做”

北京胸科医院护士张俊 摄影/和冠欣

在援助武汉的北京医疗队中, 1995年出生的北京胸科医院护士张俊觉得去武汉是理所应当的事情,“我有经验,牵挂又少,报名正合适”。进入隔离病房之后,很多挑战与收获超出了张俊的预想。这段时间,张俊对父亲说过的一句话感受越来越深——“有些工作虽然危险,但总要有人去做。”以下为张俊近期部分日记的节选。

1月27日 出发

告诉妈妈要出发去武汉的时候,她好像有点没反应过来,过了一会儿又打电话说要来送送我,那时我们已经在去机场的路上了。

报名来武汉这事,我觉得是理所应当的。科室里要不就是年龄大些的老师,结婚有孩子了;要不就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,我这个年龄正好,有经验、又没太多牵挂,最适合到一线来。

飞机落地时已经很晚了,去驻地的路上,窗外一直黑漆漆的,但能看到一栋高楼上打出的“武汉加油”的口号,相信我们一定能让这座城市好起来。

1月31日 首战

经过前期培训,我今天第一次进隔离病房。运气特别好,跟中医院的蔡卫敏老师搭班,她上过非典一线,又告诉了我很多技巧:脱防护服的时候要从里面卷着脱,里面穿得刷手服脱的时候也要提着上面。

今天进病房,护理的第一个病人是个女患者,她有些口渴,我帮她打了一壶热水。我平时在结核病房总要叮嘱病人用药的事情,在隔离病房里,好像生活上的照顾更重要一些。

能看得出来,他们每个人都想和医生护士多说几句话,多得到些关心。一天下来,我说得最多的就是叮嘱他们多吃饭、多喝水,肯定能够好起来。

2月8日 紧张

第一次从隔离病房出来,出了好多汗,裤子都湿透了。第二次进去没出这么多汗,我一下有点紧张,怕自己防护没做好,是不是哪里扎得不严实。队里的老师安慰说,这是因为熟练了,身体没那么大反应了。

这种紧张的感觉只会存在于上班前后这段时间,收拾东西的时候,总怕漏了什么。只要一上了去医院的班车,就好像去执行任务一样,害怕的感觉一下没了。

好多生活上的习惯也改变了,以前被爸爸妈妈保护得太好了,回到家里什么活儿都不用干。现在为了防护的需要,每天回来都要用消毒水洗半个小时衣服。

我特意准备了一身衣服,只有上床睡觉时才穿,爸爸妈妈看到我这些改变,应该也会很高兴吧。

2月16日 挑战

病房这几天开始对一些病人插管、上呼吸机了,这可能是我到武汉以后要面对的最大挑战了。想想这能给病人带来更好的治疗,怎么也要顶上去。

插管之后,护理任务和ICU病房的强度差不多,对体力有更大的要求,也面临更大的感染风险。我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自己没在ICU干过,怕拖了队伍的后腿。

只能边干边学,还好有经验的老师教了我不少:在给病人翻身的时候,怎么把胳膊和腿先抬过去,然后再托底下就能省不少劲;怎么检查管路里是不是有积水,怎么用胶布固定好管路就不会轻易脱落。

2月20日 爸爸

跟家里联系时,妈妈总会问很多问题,吃住习惯吗?工作累不累?病房里情况怎么样?

自己从小身体就有些弱,时不常地就会发烧,妈妈肯定是在担心这些。到武汉以后,为了预防感冒,有时候会吃片泰诺,但也不敢多吃,怕值班的时候没力气。当然,这些事都没告诉妈妈。

让我没想到的是爸爸的改变。以前他跟我交流不多,做的总比说的多,这次到了武汉,爸爸好像特别想跟我多说点什么,但他还不是太懂和女儿交流的技巧,就总跟我“汇报”每天做了什么、去了哪里,拼命找话题,那样子特别可爱。

2月25日 坚守
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已经慢慢适应了现在的工作节奏,不再害怕了,跟病人交流起来也顺畅了很多。

有个女患者氧气已经开到了最大,还是说憋气,我能判断出来,她是因为太紧张导致的,就跟她说放松下来,努力把每口气都吸进去。

这几天的好消息不少,几个病区很多患者都康复出院了,听同事说,我护理的那个插管病人对吸氧的需求也在渐少,这是好转的迹象。

最近想起刚上班时被分到和传染病打交道的结核科,心里有点茫然,爸爸跟我说:“有些工作虽然危险,但总要有人去做。”为了让武汉好起来,我们可能还要在这里坚守一段时间。文/本报特派武汉记者 刘汨

版权所有@ 2022 嘉豪演绎庆典中心 备案号:鲁ICP备1501315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