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肝病毒感染后的分期有什么意义?
根据病毒复制水平、机体免疫系统状态和肝损害情况,乙型肝炎的疾病发展过程一般可人为地划分为4个期,即免疫耐受期、免疫清除期、非活动期或低(非)复制期和再活动期。
免疫耐受期
免疫耐受期的特点是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(即“大三阳”状态),HBV DNA载量高,但血清谷丙转氨酶(ALT)水平正常,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,或轻度炎症坏死、无或仅有缓慢肝纤维化的进展。
免疫清除期
免疫清除期依然保持“大三阳”状态,但血清HBV DNA水平低于免疫耐受期,肝功能出现异常,血清ALT持续或间歇升高,肝组织学出现中度或严重炎症坏死、肝纤维化可快速进展,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。
非活动或低(非)复制期
非活动或低(非)复制期表现为HBeAg阴性、抗-HBe阳性(即“小三阳”状态),HBV DNA持续低于最低检测限,ALT水平正常,肝组织学无炎症或仅有轻度炎症;大部分此期患者继续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(HCC)的风险大大减少。
再活动期
部分处于非活动期的患者可能出现1次或数次的肝炎发作,多数表现为HBeAg阴性、抗-HBe阳性,HBV DNA活动性复制、ALT持续或反复异常;这些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和HCC的风险较大。
青少年和成年时期感染HBV,多无免疫耐受期,而直接进入免疫清除期,约90%—95%感染者可自发清除HBV。
免疫耐受期和非活动或低(非)复制期患者通常不需要治疗,但需要在专科进行监测随访;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动期患者则需进行专科评估并考虑抗病毒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