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样是过敏,为什么有些只是打打喷嚏,有些却会要命?

原标题: 同样是过敏,为什么有些只是打打喷嚏,有些却会要命?

来源:科普中国-我是科学家

日常的过敏反应,可能是春天享受鸟语花香时吸入花粉后的喷嚏和眼泪,也可能是一顿海鲜大餐后又红又痒的荨麻疹。偶尔,我们也会听闻“青霉素过敏致人死亡”的消息,或是过敏性哮喘患者因发作而紧急求医才保住性命的事件。

都是“过敏反应”,为什么差距这么大?

这要从过敏反应的机理说起。

过敏反应,从小打小闹到分分钟要命

所谓过敏反应,其实是免疫系统在保护人体时产生的失误。

正常情况下,免疫系统遇到侵入人体的外来物质,会通过各种机制将外来物质阻挡在人体健康细胞之外,并想方设法地将它们清除、代谢掉。

但是,如果免疫系统错把人体接触的某种无害的外来物质(例如花粉、食物)视作“入侵者”(也就是所谓“过敏原”),并启动类似反应,人体就会经历一系列因免疫系统活跃引起的不适,这个过程就是“过敏反应”。

图 | 《工作细胞》

过敏反应为何有轻有重?

这与诱发过敏反应的因素、免疫系统的响应和个人体质等都有关系。

比如,会致人死伤的青霉素过敏性休克,就是青霉素进入人体后,短时间内引起整个免疫系统激活,进而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后果;而经常和特定食物有关的荨麻疹,则是食物中的特定成分刺激人体内部分特定免疫细胞(例如肥大细胞)所产生的缓慢、轻微的过敏反应。

我国注射青霉素需要做皮试,防止严重过敏反应发生 | Wikimedia Commons

此外,有些过敏反应可能并不一定直接表现为典型的过敏症状,而是披上其他症状的“马甲”。

比如,西方常见的过敏性疾病——麦胶性肠病(乳糜泻)就是如此。这种病的患者对小麦中的麦胶过敏,因此,只要吃下含有麦胶的食物(例如面食、其他小麦制品甚至酱油)后,就会经历腹痛、脂肪泻、体重减轻、营养不良等诸多恼人的症状——但除非经过专科医生检查,一般人想必并不会把这些症状和“过敏”联系在一起。

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?

可能在很多人印象中,对某种物质过敏这一点,似乎是伴随终生的。所以,只要一发生过敏反应,就迫不及待去医院检查,期待找出过敏原,好在以后的日子里躲开它们。

一名患者接受过敏原检测15分钟后的照片 | Wikimedia Commons

但其实,对某种特定物质的过敏往往只会持续一段时间。

还是以“青霉素过敏性休克”举例。这一严重的过敏反应,和人体内存在针对青霉素的免疫球蛋白E(IgE)有关。这些IgE犹如免疫系统的记事簿,将人体既往对青霉素过敏的信息固定并记忆下来,只要针对青霉素的IgE依然存在,人体就依然有使用青霉素后产生过敏性休克的风险[2]。然而令人意外的是,重复的青霉素皮试证实,高达80%的患者会在第一次发现青霉素(以及类似药物)过敏后的10年间,体内针对青霉素的IgE自动消失[3],这说明:人体对某物质过敏的记忆(至少是IgE相关的过敏)并非如以往“会伴随人一生”,而是会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减轻,或者消失。

IgE浓度异常是引发过敏症状的主因 | 《工作细胞》

当然,除了指望过敏记忆自行消失,还有更加务实、高效且安全的选择,那就是:脱敏疗法。

早在很多年前,医学界就发现了:通过让人体适应浓度从低到高的青霉素制剂,能让青霉素过敏者变得可以安全地接受青霉素治疗。到了今天,对于某些特定过敏原(例如尘螨)过敏、需要终生进行抗过敏治疗的患者,也已经有更多商业化的脱敏疗法帮助他们摆脱这些不便和痛苦。

防治过敏,其实很简单?

应对过敏反应,预防往往比治疗要重要多了。

最佳方法是:在能确定过敏原的情况下,尽可能避免与过敏原“正面交锋”。比如,食物过敏者不再食用引起过敏的特定食物,花粉过敏者在花粉季佩戴口罩、墨镜等阻挡花粉,都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手段。

对于婴幼儿来说,比起让他们总是生活在过度干净的室内,适当接触自然环境对预防未来的过敏性疾病也有非常大的帮助[5-6]。至于少数经常发生过敏性休克(例如对坚果等常见物质过敏)的患者,遵医嘱备好急救药品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致命性休克的发生。

一旦发生过敏反应,怎么办?

一般来说,轻微的过敏反应(例如轻度鼻炎、短暂出现的荨麻疹等)可以靠服用非处方抗过敏药物来解决。如果过敏反应对药物反应不佳,或者反复发生,前往医院的过敏反应科(又叫“变态反应科”)就诊,揪出过敏反应的“元凶”(也就是检测出会让你过敏的特定过敏原)才是最正确的选择。

对于各类过敏性疾病,目前已经有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,且非常安全。听从医生的建议,足量、足疗程服用药物(或接受治疗),并且尽量减少接触过敏原(哪怕曾经接触过过敏原、且没有发生过敏反应),才是过敏性疾病康复的关键。

作者名片

作者:许婧斐

编辑:Yuki、麦芽杨

排版:凝音

题图来源:Pixabay

参考文献:

[1] Leonard MM, Sapone A, Catassi C, Fasano A. Celiac Disease and Nonceliac Gluten Sensitivity: A Review. JAMA. 2017;318(7):647–656. doi:10.1001/jama.2017.9730

[2] Gruchalla R S, Pirmohamed M. Antibiotic allergy[J].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, 2006, 354(6): 601-609.

[3] Blanca M, Torres M J, García J J, et al. Natural evolution of skin test sensitivity in patients allergic to β-lactam antibiotics[J].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, 1999, 103(5): 918-924.

[4] Yates A B.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allergy to beta-lactam antibiotics[J].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, 2008, 121(7): 572-576.

[5] Schuijs M J, Willart M A, Vergote K, et al. Farm dust and endotoxin protect against allergy through A20 induction in lung epithelial cells[J]. Science, 2015, 349(6252): 1106-1110.

[6] Campbell B, Raherison C, Lodge C J, et al. The effects of growing up on a farm on adult lung function and allergic phenotypes: an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-based study[J]. Thorax, 2017, 72(3): 236-244.

版权所有@ 2022 嘉豪演绎庆典中心 备案号:鲁ICP备15013159号